从波浪式的供地节奏向“定时定量”分批集中供地模式的转换,从未来预期的角度看,再次给市场明确“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心。
对于市场供需两端,均起到了“稳房价稳预期”的作用。
对于房企,相当于开卷考试,减少悬念,今年供地计划时间锁定,供地量稳定,不用担心供地短缺,也不用猜疑后面会不会有更好的地。
对于购房者而言,从集中土地最终成交的价格上,也可以看到未来的房价情况。整体看,可以说供需两端都不会慌了,买房不慌,买地不慌。
从房企角度看,对房企拿地有哪些影响呢?先明确集中供地与均匀供地的区别:
1、时间集中,今年为3月、7月左右和11月。2、供应频次固定,一年三次。3、每次供应量可见,一次供应多少块地清晰可见。
竞地的本质没有变,优质地块依然受追捧,但“同吃”多宗地还要考量房企消化能力
从形式上看,限制了房企参与拿地的次数,每年三次,错过机会就等来年。消除了“这次拿不到等下次”的侥幸心理。
若想拿,就集中力量去拿,否则一年就三次机会。另一角度看,一次性供应多宗地,对于房企而言也有的选,拿地更理性。
相对而言,北京城市是众房企不会轻易放弃的战略高地,高消费能力,规范的市场规则、活跃的市场交易等都给房企带来更多利好的一面。
以本质上来说,优质区域的地块,或者自身条件优越的地块依然会备受关注,激烈竞买。
2020年年报《路线既是线路》中,我们提到目前活跃在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房企,正在逐渐形成不同的策略阵营,根据自身企业的优势,选择参与市场的方式。不同类型的企业,市场参与的策略不同。
有的企业借助自身资本优势,联合参股,对所有地块都进行参与,以规模盈利取胜。有的企业深耕某个或某几个区域,就针对这些区域的地块进行集中力量参与。
有的企业深耕某类产品,比如高端市场,他们必然会集中力量深度参与符合高端定位的地块参与。市场细分,给行业竞争也进行了细分。
即使如此,集中供地给各类企业带来的压力仍然不小。
要想一次拿下几宗(或者说多参与几宗),可不是简单拍脑门儿的事,多宗地涉及的资金量较大,承受的市场风险也很大,是一种规模运作行为。
一次参与多宗地,考验的可是房企的综合能力了。
首先,多宗地块竞买,资金运用量大,直接考验房企集中资金运用的能力。
另一方面,多个地块同步开发(目前环境下,政策不允许囤地,而房企端融资环境的紧张,商品房回款也成为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所以也不会囤地),这就直接考验房企运营计划能力 销售能力等后期运作能力,拿了多个地块,有没有匹配的“多项目同步运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地块选择上,如果决策不准确,判断失误,造成多宗高成本拿地,可能就要承担很大的资金风险,甚至直接考验企业资金链。
夯实“市场基本功”,精细化研究,才能有精准化决策判断
投资决策的准确或地块价值的预期,源自企业对北京房地产整体市场走向和宗地区域市场的正确认知。
短时间内,对几宗地块,甚至几十宗地块的快速准确研判,需要北京楼盘运作经验和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准确把握。
集中出地,分布各异,即使对于深耕北京区域房企而言,也可能会有陌生区域的宗地出现。
而对于新进京房企或者说北京开发经验少的房企而言,同时对多宗地进行研判,更是一场硬仗。
目前,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看,更需要房企对北京整体市场或者新区域市场的把握精益求精。
多年的发展,北京城市和北京房地产市场已然发生了深度的变化,可以说更“精细化”了。每个区域,甚至每个细分板块都其独特之处,特别是六环以内的区域,更是价值各异。
从首批集中供应的30宗地看,有20宗地在五~六环之间,先不考虑宗地自身属性等因素,就市场层面而言,东南西北都是价值高低不同。
北京第一波集中供应30宗经营性用地分布图(五~六环间)
拿东北区域和北部区域为例,仅从新房房价、土地成交量两个指标看,就可以看到两个区域市场的差异化,很难泛泛的论断在哪个区域拿地更好,或者说哪个区域的宗地价值更高。需要更多和更精细的市场分析,才能得出一些判断。
新房价格对比:东北五~六环间新房均价大多在6~8万元;南五~六环间新房均价大多在4-6万元间。
东北五~六环间土地成交量情况,最近成交土地为2020年,近十年成交量较大。
南五~六环间土地成交,最近成交为2019年,近十年成交量相对较少。
在看另一组数据,调取近五年内五~六环间各行政区域商品住宅的市场供销情况,以大兴区为例,明显可以看出供销量均较大,存量也处高位。
而朝阳区,似乎处于一种供销平衡的状态,完全是两个特征的市场。
注:数据调取为2016.01-2021.03,数据来源:e.bjfang.com
上面只是举几个市场指标的例子,说明市场分析的精深程度对宗地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这些市场数据将对我们的宗地价值判断产生影响,拿地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这里要强调的是市场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支撑我们判断的市场数据依据不准确,那将很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失误。
具象一下,判断依据准确的房企,市场研究能力强的房企,可能在竞地现场举牌底气足一些,底价相对高一点(仅从宗地市场价值判断来分析)。
今年行业谈论更多的话题,是“精细化”管理,市场环境要求我们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另一层面,很多房企也提高了市场研究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北京房地产市场。
最后,附件第一波30宗地的简单细况分享给各位,思考的是我们到底能拿到几块地呢?是饕餮盛宴,还是指间流沙?毕竟这波地看,大部分都是香香的。
30宗地特点,除房山共有产权房地块外,其它均为不限价商品住宅地块;纯商品住宅地块均设定地价上限,达到上限后竞争政府持有份额或公祖房面积或投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第一波30宗地分类: